12月6日,《新華日報》刊登題為《蘇州農發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文章,專題報道蘇州農發集團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以項目化、產業化、信息化、品牌化“四化”建設為抓手,加快培育和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生動實踐。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強調,要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蘇州市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作為蘇州市屬唯一涉農國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以項目化、產業化、信息化、品牌化“四化”建設為抓手,加快培育和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推動“米袋子”“菜籃子”“肉案子”“果盤子”四個“籃子”建設,爭做“三農”領域的主力軍、排頭兵,為推動蘇州農業現代化走在前、做示范添磚加瓦。
立足新發展 以項目化夯實民生保供
構建一個與城市能級和人口體量相匹配的糧食儲備體系,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內容。建好倉、儲好糧,蘇州農發集團以科技賦能,致力打造全國領先、全省標桿的綠色儲糧、科技儲糧示范項目,構建“域內+域外”糧食倉儲儲備新布局,全面提高糧食保供能力。
加快倉儲設施建設。車輛穿梭、機器轟鳴、吊臂揮舞……蘇宿糧食倉儲與加工項目的施工現場一片繁忙。“我們依托物聯網、大數據、AI等先進信息化技術,將各類倉儲智能化設備設施高度集成,打造智能倉儲控制系統。”蘇州市農發集團下屬蘇州市儲備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儲備糧公司”)的項目工程師介紹,“該系統可進行多參數多功能糧情測控,對倉房的氣密性和保溫隔熱性能進行自主分析判斷并提示處理,有效提升糧食倉儲效能。”據悉,儲備糧公司位于鹽城、宿遷、太倉、吳江等地的糧食倉儲與加工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目前在建倉容為53.23萬噸,建成后總倉容將超120萬噸,進一步夯實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優化升級現有糧庫。今年夏糧收購之際,儲備糧公司下屬相城糧食儲備庫二期工程投入使用,這是一座擁有準低溫平房倉、淺圓倉、綜合倉的綜合型糧倉,也是儲備糧公司單體倉容最大的儲備庫。相城區糧食儲備庫負責人介紹,作為蘇州大市范圍內首個采用淺圓倉存儲糧食的儲備糧倉,該項目滿滿科技范兒——雙層自然通風倉頂可以利用熱壓和風壓產生的動力,驅使空氣流動,及時排除倉頂太陽輻射集聚的熱量;采用統一的集成控制平臺和智能糧庫在線監測平臺,通過“智慧大腦”對淺圓倉內部進行實時監控。
扛穩“米袋子”也要拎好“菜籃子”。蘇州農發集團圍繞服務大城市重要農產品保供戰略任務,依托常熟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農貿市場改造提升等重點項目,積極推動“基地+農批+農貿”的“菜籃子”供應鏈建設,不斷提高城市重要農產品保供穩價水平。
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位于主城區的彩香一村農貿市場新建項目主體結構順利封頂,目前已進入內裝階段,即將與蘇州市民見面。該項目是蘇州農發集團持續推動農貿市場改造提升,暢通“菜籃子”穩價保供“最后一公里”的精彩縮影。近年來,圍繞“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要求,蘇州農發集團下屬蘇州市農產品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農產品公司”)以“萬家鄰里”連鎖品牌為核心,完善“菜籃子”零售終端網絡,目前已連鎖運營管理農貿市場39家,惠及周邊142.58萬居民。與此同時,農產品公司還簽約域外供蘇蔬菜合作基地60個,面積超13萬畝,日均可調度蔬菜供應量近360噸。
此外,總投資12.9億元的常熟市農副產品交易城新建項目也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該項目是蘇州農發集團與常熟江南集團市縣兩級國企共同打造的蘇州市重點民生保障項目,是全市“菜籃子”保供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總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規劃形成核心交易、倉儲、加工、分揀、配送、展示、數據服務、金融、電商等功能。建成后,該市場日保供量超2000噸,在服務常熟的基礎上拓展至蘇州北部區域,部分重點品類商品輻射長三角,打造蘇州最大的國有農產品保供集散中心。
高站位謀劃、高標準推進、高質量落實,蘇州農發集團正以一個個重大項目建設,夯實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保供,下屬糧油及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日交易量有望突破5000噸,為特大城市運轉保供夯實基礎。
探索新模式 以產業化帶動現代農業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蘇州農發集團聚焦主責主業,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全力構建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模式。
打造“產加銷”大米產業鏈。在產糧端,蘇州農發集團積極推動省市協同聯動,與江蘇省農墾集團合作成立蘇州蘇墾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蘇墾”),通過引入現代農業設施設備,推動規模化、標準化、綠色化種植,為蘇州人種自己的好米,目前種植稻麥基地5.2萬畝。在加工端,蘇州蘇墾采用15℃低溫保鮮技術,讓稻谷在低溫倉冷藏,實現“保質”變“保鮮”。在銷售端,通過蘇州市糧食批發市場保障市區超90%的糧食供應,將國企保供穩價作用落到實處。如今,以“蘇墾15度鮮”“虎丘”為代表的大米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高。
打造“四自”本土黑豬產業鏈。蘇州農發集團下屬蘇州蘇太企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太企業”)深耕生豬產業三十余載,已構建蘇太豬“自繁、自養、自宰、自銷”全產業鏈體系,在今年還實現了出口。自繁環節,蘇太企業擁有國家級重點種畜禽場、國家級生豬核心育種場等,同時依托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工作站,開啟“蘇太豬高效育種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自養環節,推進自有基地標準化無害化養殖和產品質量全程可追溯,嚴格品控關;自宰環節,配套自有屠宰場、冷鏈加工分割線,確保每日統一屠宰、預冷排酸、精細分割、全程冷鏈配送;自銷環節,打造“冷鮮黑豬系列+特色風味系列+高端定制系列”三大產品主線,通過“線上官方商城+線下品牌專賣”模式,實現從基地到餐桌的新鮮承諾。
打造“三茶融合”茶產業鏈。洞庭山碧螺春是蘇州農業的“金字招牌”,為推動碧螺春茶產業、茶科技、茶文化“三茶”融合發展,蘇州農發集團下屬蘇州市特色農產品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特農公司”)積極與南京農業大學等大院大所開展項目合作,推動洞庭山碧螺春茶關鍵基因挖掘與優異種質創新技術攻關;將茶產業與茶科技結合,研究制定洞庭山碧螺春企業標準,同時結合本地食材與技藝,開發洞庭山碧螺春系列產品,制作花茶果茶類產品,延伸產品線,拓展年輕人的消費市場;以茶為媒,傳承發揚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融合農文旅發展,通過茶園天地、非遺與生態美景創新聯結,實現從品一杯茶、觀一場茶藝到來一場茶園之旅的深度體驗游,旗下天王塢茶園基地入選2024中國美麗鄉村休閑旅游行精品景點。
聚焦新技術 以信息化提升發展質效
走進蘇州蘇墾位于昆山陸家鎮的糧食生產基地,一幅科技感滿滿的農業畫卷躍然眼前。在這里,氣象站、土壤液位分析儀、土壤墑情監測儀等設備各司其職,無人機、插秧機、植保機、收割機等智能化機械設備整裝待發,覆蓋“耕種管收”全流程。蘇州蘇墾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基地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從“會種地”變成了“慧種地”,農業生產質效顯著提升。
技術同樣為“土特產”賦能。
蘇太企業聚力打造“智豬管家AI大模型”,截至目前,已成功部署AI全景攝像機、無線室內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二氧化碳傳感器、氨氣傳感器以及一系列智能環境監測網關和網絡設備,旨在通過AI技術革新傳統養殖管理模式。蘇特農公司則積極探索智慧化水產養殖應用場景,致力研究高效設施漁業和綠色健康養殖模式。
在蘇州農發集團,以信息化提升發展質效,是集團上下的統一行動。
圍繞糧食流通,蘇州農發集團下屬蘇州市糧食批發交易市場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升級改造蘇州糧食交易綜合服務平臺,優化產銷協作流程,實現糧食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為糧食生產、加工、儲存、銷售等各個環節的企業提供更加便捷的交易渠道和有力的數據支撐。
推進“菜籃子”供應鏈與信息化建設,農產品公司利用現有流通網絡,銜接生產端與市場端,構建基地、農批與農貿相互支撐的供應網絡;推動“菜籃子”體系大數據平臺建設,初步實現系統整合及協同聯動,在計量、價格、食品安全等方面基本實現“信息公開、交易溯源”。
當前,伴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日益成熟,農業領域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革。蘇州農發集團進一步加強地方種質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工作,強化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致力為傳統農業注入新的活力,引領農業朝著數智化、高效化闊步前行。
融合新業態 以品牌化厚植產業優勢
陽澄湖大閘蟹、洞庭山碧螺春、蘇州水八仙……這些特色農產品不僅承載著蘇州的味覺記憶,更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傳播蘇州文化、展現農耕文明的重要載體。
著力提升蘇州特色農產品的身份認同感和市場影響力,蘇州農發集團自去年成立蘇特農公司以來,用心打造并創新推出蘇州特色農產品統一品牌——“蘇味到”,其文化根脈深植于蘇州“不時不食”的文化傳統,以“精耕四時山水,傳遞蘇州味道”為品牌理念,將“優土、優種、優產、優儲、優銷”的五優聯動作為品牌核心競爭力,帶動垂直細分領域蘇太肉、虎丘大米、天王塢、茶大成等系列子品牌,形成“母品牌+子品牌”的品牌集群架構。
打造品牌、打響品牌,以品牌化厚植產業優勢。
——以品牌化打造電商平臺。打開“蘇味到”小程序,以“陽春白雪·太湖味稻”為代表的蘇州特色農產品映入眼簾,只需指尖輕點,這些源自天堂蘇州的珍饈美味便能穿越千山萬水,讓消費者在家中體驗蘇式味道。以直播帶貨的鮮活形式、視頻號的創意內容以及小程序的便捷體驗等,將蘇州特色美食生動展現給消費者,構建起“線上+線下”綜合銷售體系,助力蘇州特色農產品走出江南、走向全國。
——以品牌化引領農業文創。立足農業文化的根,將蘇州農耕文化的內涵體現到農業文創設計中,將農業文化、農業創意的設計思維深度融入農產品開發之中,通過品牌理念、品牌形象充分展示農業文化特點,通過創新設計賦予農產品新的生命力和市場競爭力,提升產品價值和品牌價值。
——以品牌化推動跨界融合。將廣袤的田園風光、深厚的農耕文化與現代休閑旅游巧妙融合,為城市居民打造別開生面的鄉村生活體驗;攜手蘇州烹飪行業,融合食材與技藝,共同探尋魚米之鄉的飲食文化,在傳承中發展時尚新蘇味;通過亮相2024年長三角綠色優質農產品推廣周、“騎聚蘇湖”公路自行車賽、蘇州市秋季優質農產品展銷會、“雙十二蘇州購物節”等系列活動,借力“出圈”,打響“蘇味到”品牌,為推動鄉村振興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蘇州市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俞頌家表示,蘇州農發集團立足主責主業,向“新”而行,致力在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中奮勇爭先,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務實的作風,持續推動“米袋子”“菜籃子”“肉案子”“果盤子”四個“籃子”建設,夯實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保供根基,在蘇州農業現代化新征程中展現更大作為。